正在阅读:开州大进镇天保寨村第一书记杨朝彬:把扶贫“教案”写在山村土地上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大进镇天保寨村第一书记杨朝彬:把扶贫“教案”写在山村土地上

转载 2020/07/24 11:01:2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何仁勇 88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摘要:近日,由于持续降雨,大进镇天保寨村多处出现滑坡,堵塞交通,影响群众出行。天保寨村第一书记杨朝彬率队来到现场,组织实施疏通,确保公路畅通。

把扶贫“教案”写在山村土地上

——记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校企合作部部长、大进镇天保寨村第一书记杨朝彬

本报记者 何仁勇 

近日,由于持续降雨,大进镇天保寨村多处出现滑坡,堵塞交通,影响群众出行。天保寨村第一书记杨朝彬率队来到现场,组织实施疏通,确保公路畅通。 

看着身上沾满泥浆、满头大汗参加疏通的杨朝彬,谁能想到,在一年前,他还是一位从事技工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教书先生”? 

一年来,杨朝彬用一腔热情与科学精神,书写出精准扶贫“教案”。把扶贫当事业,到田间地头“查资料”,登门入户“搞家访”,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做到“情况摸得透、问题看得准、底数捞得清”;因地制宜,真正挖掘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教学重点”,找到脱贫致富的“教学方法”,带动全村调整产业布局,全面跟进精准脱贫的“课堂辅导”,既做到“扶智”又“扶志”,也真真实实带领天保寨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临危受命进深山 

曾经,大进镇天保寨村是市级贫困村,全村有803户247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47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3%。这里山高路远,海拔1600多米,距离乡镇24公里,交通非常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全村无支柱产业,集体经济为零,村情复杂,信访较多,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2019年3月,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经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推荐,市人力社保局筛选,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校企合作部部长、高级讲师杨朝彬同志被选派到大进镇天保寨村任第一书记。 

接到任务后,杨朝彬立马开始查阅天保寨村的资料,心潮澎湃,一夜无眠。第二天,他简单收拾了行囊,历经5个多小时后,来到大山深处的天保寨村报到。从此,他就与这方热土结下不解之缘,注入自己的满腔热血。 

扎根基层为亲人 

“谢谢杨书记,谢谢村干部,救了我女儿一命!”今年5月,天保寨村2组村民廖生军将一面书写着“扶贫助困显真情,真心帮扶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村办公室,感激地对杨朝彬说,“你们的爱心,让我的孩子有了战胜病魔的决心,全家又重燃起了希望之光。” 

原来,廖生军的女儿不久前被诊断出白血病,急需住院治疗。杨朝彬闻讯后,与村干部一起将廖生军的女儿送到华西医院进行救治。由于后续手术费用极为昂贵,廖生军家庭条件较差,无法承担医疗费用,杨朝彬给各单位写了求助信。很快区慈善总会给予了1万元的救助,重庆源发苑公司捐助了3000多元,解决了廖生军家的燃眉之急。 

来到天保寨村后,杨朝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天保寨村视为自己的家乡,把当地老百姓视为自己的亲人。 

他自掏腰包2000元帮贫困户王登兵开办民宿;开车近7个小时400多公里送贫困户陈安红的小孩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并联系免费就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不顾家人反对,提前回到抗疫“第一线”,为村民筹集防疫物资,进村入户排查疫情;为了让留守老人和贫困户少花到场镇的20元路费,节约下山大半天时间,他免费为村民理发60多人次;协调重庆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村民张元田的孙子落实盲人学校免费就读等。 

精准施策找方向 

“老杨,你家今年的收入情况怎么样?下一步什么打算?”杨朝彬来到天保寨村6组贫困户杨关福的家里,详细了解他家的情况。 

杨朝彬来到天保寨村后,一方面紧紧围绕党的脱贫攻坚这一中心,加强学习习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带着问题学习,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思想认识,提高能力素质,强化政治责任;另一方面为掌握实情,了解第一手材料,他采取挨村挨户地看、听、问、查、访、记,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把天保寨村目前的贫困状况,认真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分解细化,用“心”丈量民情。 

为避免盲目发展,杨朝彬根据摸底调研掌握的情况,针对天保寨村的村情特点,按照市人力社保局的部署,以“产业振兴工程、村规民约工程、脱贫榜样工程、天保讲习工程、乡贤助力工程”五大工程为载体,创新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水平。 

同时,杨朝彬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区农村农业委专家到村指导,为整村产业做科学的规划,集思广益,结合天保寨村地理、气候、生态、土壤等条件,拟定了“1155”规划发展目标(“11即规划发展种植1000亩茶叶、种植1000亩优质水稻,55即管护好500亩车厘子,发展5家民宿”),为天保寨村找准了致富方向。 

 科学规划结硕果 

仲夏时节,在天保寨村的欧洲樱桃(车厘子)示范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樱桃,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如同一颗颗耀眼的红宝石。 

今年,天保寨村的欧洲樱桃迎来第一次挂果,上市后很受欢迎,为村民带来3万多元的收益。 

当初为了这项脱贫产业,杨朝彬使出了浑身解数。发展产业,没有资金可不行。杨朝彬积极筹措资金,协调渝北区龙山街道为天保寨村捐赠10万元,用于修缮水渠和巩固产业发展基础;争取市人力社保局帮扶资金17万元,新建2亩高效精品车厘子园。 

为了将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杨朝彬想方设法推进消费扶贫,邀请市人力社保局、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重庆艺才高级技工学校、徐鼎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巴川国际高级中学等7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天宝寨村特色农产品,第一次大规模把村民的“土货”卖进重庆主城,销售额达40多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多元,为贫困户增产、增收,提振全村脱贫致富的信心。 

杨朝彬邀请市农科院和重庆利群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天保寨村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三园一游”(有机茶园100亩、精品生态高效车厘子果园600亩、高山优质田园水稻2000亩、乡村旅游发展民宿5家)做好长期规划布局。目前全村已完成栽植桃树600株、苹果树300株,野生猕猴桃500株。 

一年来,“三园一游”产业初见成效。今年欧洲樱桃挂果,第一次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分红增收,增强了贫困户的幸福感。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引导贫困户开办民宿5家,去年吸引避暑游客300多人,带动经济收入达10万元左右,现日接待能力近100人,预计带动村民收入上100万元…… 

在杨朝彬的带领下,天保寨村实现了党旗红、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正在朝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