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企业办在家门口 群众就近稳增收 我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企业办在家门口 群众就近稳增收 我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转载 2020/07/13 11:51: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郭小勇 1024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企业办在家门口 群众就近稳增收

我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bc4707ce094b4e49ff3bd8618b6988b3_img_533_391_281_159

紫建电子公司复工复产   记者 张媛 摄

本报记者 郭小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千载难逢的有利契机,以浦里新区为平台,以力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交通条件逐年改善的有利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让更多人就业,快速奔跑在小康生活的大道上。 

“开州投资环境好,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栋栋厂房整齐排列,厂区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工人们上下班的小车和电动车有序停放。走进各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人员忙碌,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近日,记者在浦里新区赵家组团看到的场景,是十几年前全区梦寐以求的景象。 

我区是一个人口大区,也是一个劳务大区,还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50万人左右。发展工业,让更多群众就业,是摘掉贫困帽子、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 

“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怕引不来企业。”浦里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十多年前,因交通不方便、运输成本高,我们自己觉得不怕的事情却让企业望“开”生畏。 

要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就必须搬掉交通闭塞这块阻碍全区发展的“绊脚石”。 

要想富、先修路。这些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构建“外连内畅”交通体系,先后建成万开、开开高速,正加紧建设开城、巫云开高速,打开了开州连接外部交通的“大动脉”;大力实施国道和农村公路建设,畅通了区内交通的“内循环”;高端规划建设了开州港,圆了开州通江达海的水运梦…… 

交通环境的改善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化学反应:一家、十家、百家,建材、服装、电子,各个行业的企业纷纷落户开州,全区工业总产值也从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个亿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亿。“没想到这里的投资环境这么好,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重庆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梅红建说。 

截至目前,入驻浦里新区并达产的企业已有120家,其中规上企业77家、规下企业43家。开州这个农业大区开始向工业大区华丽变身。 

“家门口上班,让我不仅脱了贫还过上好日子” 

重庆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智能穿戴的新型电子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核心技术强,企业今年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产值还有望达到6亿元,比去年将有更大增长。 

偌大的生产车间灯光明亮,操作台两边坐满了统一着装、紧张而忙碌的工人。他们或埋头加工产品,或忙着检查产品质量。今年44岁的周德美就在其中。 

周德美,赵家街道梅池村村民,因母亲和丈夫多病,孩子又在读大学,是村里的贫困户。2014年,为了照顾家人,在外多年的她回到家乡成了重庆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员。 

“这里每月的工资有3000多元,还给我们买了‘五险一金’,不仅让我脱了贫还过上了好日子。”周德美一边忙着手上的工作,一边告诉记者,厂里上班的大多数都是附近的村民,以前都在外地打工,现在都回到家乡,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人,大家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现在仅仅我们一个企业就解决了16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就有近百人。”梅红建告诉记者,这些员工的平均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他们不仅通过就业摆脱了贫困,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入驻企业的增多,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浦里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共解决2.5万人就业,其中贫困户2000余人,就业夯实了他们的小康根基。 

“国家和市级支持,我们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交通环境改善,带来的是全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多、群众收入的增长。尝到了发展交通“甜头”的开州人,对全区未来的交通发展有了更大的期望。 

“与前些年相比,虽然我区交通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一个170万人口的大区而言,交通的短板仍还明显。”刚开车从重庆机场将外籍客商接到开州的梅红建脸上带着疲惫。他告诉记者,随着企业越做越大,与全国各地和外国客商的交流交往也不断增多,交通不够便捷的问题又开始显现。 

梅红建说,很多外商乘机到重庆后,得知乘坐高铁要转几次车才能到开州,就打起了“退堂鼓”,有的不来了,有的让我们直接开车去重庆机场接,既耽误时间,还增加成本。

“我现在也时常因为公司业务要去沿海城市,万州乘机班次少、价格高,去重庆乘机需要多次换乘高铁,又耽误时间,自己开车成本高,所以我就尽量不去。”梅红建说,如果我们这里有了高铁,那以后去全国各地乃至出国也就更方便了。 

和梅红建有同样想法的不仅仅是企业家,还有像唐一丹这样的普通人。 

唐一丹,重庆荣昌人,因丈夫是开州人,她来到了赵家街道。在开州生活这几年时间里,让她最难忘的就是回家看望父母的不方便。 

“回家虽然只有300多公里路程,但坐高铁就得先坐公交车到开州城区,再从开州城区坐车到万州,又从万州坐高铁到重庆,再从重庆坐高铁到荣昌,即使算准算好每趟车的衔接时间,也要花去大半天才能到家。”唐一丹说,现在她最担心的就是父母年龄大了,如果有什么事情她无法第一时间赶回去。 

“没有铁路和航空,是我区完成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战略目标的最大短板。”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州作为一个170万人口的大区,没有一寸铁路,必将对全区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当前,从中央到市委都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相信未来几年会有一大批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加快实施,开州也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手无寸铁”的现状也必将成为历史。 

交通兴、百事兴。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的春风,开州未来的交通环境实现更大发展指日可待,开州未来经济社会实现更大发展指日可待,全区人民的小康之路会越走越宽广指日可待。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