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州区大德镇吴顺明:把科技种子洒遍乡村田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区大德镇吴顺明:把科技种子洒遍乡村田野

转载 2020/06/05 10:11: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冉绢 2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摘要:5月26日,大德镇三树村花椒基地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青花椒香味儿。村民们正在花椒树丛中修枝,一位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在其间不时指点一二。

吴顺明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34年

把科技种子洒遍乡村田野

af1ea6759e6d3ba90534cc3d5634743a_img_196_234_446_259

吴顺明(中)指导村民为花椒树修枝

本报记者 冉绢 文/图 

5月26日,大德镇三树村花椒基地弥漫着沁心脾的青花椒香味儿。村民们正在花椒树丛中修枝,一位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在其间不时指点一二。 

这名男子便是54岁的大德镇科协秘书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吴顺明。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34年,推广了水稻旱育秧和机械化技术、秸秆还田覆盖等农业关键技术40余项,荣获区、镇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0余次,2009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在他的带领下,大德镇农业服务中心多次被区委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委表彰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 

稻花绽放田野 

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试验田亩产1400斤以上 

6月的大德镇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稻田,微风拂过,阵阵稻香沁人心脾。 

“今年的水稻长势非常不错,不出意外又是一个丰收年,这得感谢我们的吴主任。”天宫村种粮大户朱占昌说,2013年,他不忍村里土地撂荒,流转1000多亩良田种植水稻,但因缺乏技术,产量很低。 

从朱占昌回村种水稻开始,吴顺明就对他非常关注。前期朱占昌的水稻亩产平均只有600斤左右,但他不相信大德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水稻种植技术。为了取得朱占昌的信任,2016年春播之初,吴顺明来到他的秧田里,挽起裤腿亲自插秧。 

“这一亩田,你就别管了,我亲自种、亲自管理,你就等着看效果吧!”吴顺明说。 

吴顺明在试验田里,采用规范化栽培、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种植。当年秋收时节,吴顺明组织全镇种粮大户在试验田召开现场会,并邀请区农业农村委的技术人员现场测产。试验田亩产达1400斤,这是当时种粮大户想都不敢想的高产,全镇的种粮大户立即对吴顺明刮目相看。 

“从那之后,再没有人质疑我们的技术了。”吴顺明信心满满地说,在每年春耕春播之际,村民们都会听取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的技术建议。 

此后,朱占昌改变原来的种植模式,目前有稻田2400亩,产量达到平均每亩800斤以上。朱占昌也因此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的荣誉称号。 

34年来,吴顺明推广了水稻旱育秧、水稻“一增五改”、配方施肥等农业增粮新技术30余项;承担了农业部万亩优质稻和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建立了水稻、玉米等试验示范田10万余亩次;培育了种粮大户15户(其中全国种粮大户1户);粮食平均亩产位居全区前列,30年累计增粮近5万吨。 

沼气点亮生活 

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节本增收2500余万元 

“粪污随意流,蚊虫处处咬,烧饭劈树林,端碗臭气绕……”这曾经是大德镇当地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改变这种面貌,成为吴顺明的一块心病。 

为此,吴顺明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意愿,又自费到区内外学习沼气建设先进技术,还主动申请参加我区农村沼气技术员资格培训,积极争取区农业农村委沼气项目支持。 

当一切理论知识完善后,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吴顺明遇到了阻碍。 

“你们是村组干部,你们的一举一动,村民都是看着的,要起到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吴顺明以村组干部为突破口,召开沼气池建设动员大会,传授沼气使用知识,讲解沼气扶持政策。 

2010年,第一口沼气池率先在大德镇原福佳村开建,吴顺明亲自为村民安装沼气管道、沼气灯、沼气灶等。夜幕下,当第一缕蓝色的沼气火焰点亮农家小院时,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辛劳付出的收获,更是成功的喜悦。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后来吴顺明又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太阳能节能灶。自2010年以来,在他的推动下,大德镇累计发展村民使用沼气池2747口、太阳能节能灶1260台套,解决了4900余户村民面源污染问题和生活用能问题,节本增收达2500余万元。 

项目开花结果 

实施土地宜机化项目,村民人均纯收入1.46万元 

5月26日,在大德镇磨梁村,记者被挖掘机的轰鸣声所吸引,循声望去,一望无垠的梯田映入眼帘。 

“这个是我镇实施的土地宜机化项目,我们准备在刚刚平整出来的土地上栽种果树和玄胡。”吴顺明介绍,2019年,他积极向上级争取了1万多亩土地宜机化项目。项目实施后,将对粮食作物、水果、药材管护实现全程机械化。 

大德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村民增收一直是困扰镇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吴顺明带领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深入每个村组召开村民会,摸清农业资源现状,了解村民意愿。多次邀请区农业农村委产业专家到村入户把脉问诊,提出了引进农业企业、培育新型主体、发展特色产业等一系列建议,得到镇党委、政府的认可,让致富希望照进群众心坎里。 

2010年以来,吴顺明带领全镇农技人员,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组织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培训110余期;带领村民发展大樱桃、红心柚、梨、青脆李、板栗、枇杷等特色水果3万余亩,种植玄胡、黄精、丹参等中药材8000余亩;建成精品柑橘园600余亩,建设中山特色蔬菜基地3000余亩。另外,大德镇大力培育家庭农场37家、专业合作社44个、农业企业2家,打造“九岭梨海”“磨梁桃园”“三树花椒园”等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实现了村民收入显著增长。2019年,大德镇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80元。 

产业带动增收 

发展种植业1200亩,村民增收200多万元 

大德镇东坪村是区级深度贫困村。2017年12月至2019年底,吴顺明接受镇党委安排,担任东坪村第一书记。 

吴顺明来到东坪村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他带领工作队及村支两委一起入户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逐户制定规划措施。通过多方协调,引进业主,带领村支两委到区内外考察,先后发展红心蜜柚、柑橘、青脆李、大樱桃、玄胡等产业1200亩,为村民增收200多万元,其中利益联结当地贫困户24户。 

“全靠吴主任的技术指导,我种植了6亩多玄胡,卖了3万多元。”东坪村7组贫困户张步明说。 

吴顺明在农技推广战线工作了34年,他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方法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把提升村民科学技术水平放在心上,为村民插上科技致富的翅膀。 

“我爱这里的土地,爱这里的人民,也深爱这份工作,我要在这个岗位上一直战斗下去。”吴顺明说。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