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小厨房折射开州居民生活大变化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小厨房折射开州居民生活大变化

转载 2019/10/11 11:01:0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余清英 71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摘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被列在开门七件事首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40年前的农村,家家户户离不开柴禾煮饭,一顿饭下来,既费柴又费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燃料的不断升级和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从烧柴禾到用燃气

小厨房折射生活大变化

本报记者 余清英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被列在开门七件事首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40年前的农村,家家户户离不开柴禾煮饭,一顿饭下来,既费柴又费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燃料的不断升级和变化,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天然气的普及,改变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南雅镇天津村2组村民王桂英见证了从过去烧柴禾煮饭,到如今用上清洁安全的天然气煮饭的变迁。 

40年前 走十几里路到山里弄柴 

在王桂英的印象中,40年前农村主要燃料是柴草,一生火,灶屋里全是烟。往灶膛添柴草时,烧不燃还得用吹火筒吹,稻草把子好烧,但火力不强,一顿饭下来,要烧掉几十个,只能作引火用。 

王桂英告诉记者,她有4个儿女,一家6口每顿做饭都需要柴禾,一年收成的稻草、秸秆根本不够烧。她总是天不亮起床,吃了饭便背着大背篓走十多里路到铁桥镇的南山上弄柴。 

“山里干了的松针、枯树枝多得很,弄柴的人都是从四面八方赶去的。每个人离开时,背篓里要装得冒尖,弄一回柴,至少要管5天。”王桂英说,弄回去的柴没干的不容易点燃,且烟大呛人,每次烧火做饭,总是被熏得眼泪直流。 

“那些年我每个冬天要跑好几趟,到南山上弄柴。过年前,还会走得更远,经常是早上出门晚上才背着一大背篓柴到家,中午吃带去的冷饭团,那个年代过得真苦啊!”王桂英感叹道。 

20年前 蜂窝煤走入百姓家 

上世纪90年代,王桂英的孩子们相继外出打工,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有了好转,在烧柴的同时,买来煤炭自己制作蜂窝煤。双手提起模具长铁杆两端,使劲往煤泥堆里一砸,然后连模具带煤泥提起,找一片铺沙的平整地,将略显潮湿的蜂窝煤推出,一时间,地上立满了蜂窝煤球。 

王桂英介绍,有了蜂窝煤作燃料,她再也不用到南山上去弄柴了。需要煤炭时,就给拉煤炭的师傅讲一声,每次买回500斤煤炭,按比例和少量泥土,一次要加工500多个煤球,节省着烧,能管3个月左右。 

王桂英家煮饭和炒菜都烧蜂窝煤,煮猪食就烧柴,灶屋里比以前稍微干净点。烧蜂窝煤看上去没烟,实则气味非常难闻,而且没有烧柴的火来得旺,使用前还得打开煤炉盖子先通风,再换上新煤,等火上来了才做饭炒菜,一顿饭弄下来,要花1个多小时,特别浪费时间。 

“后来我家改烧煤气,虽然方便实用,但价格贵,长期烧吃不消,只能兼着烧蜂窝煤,一罐煤气能够管2个月。”王桂英说。 

10年前 家里用上了天然气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气逐渐被天然气取代,生活越来越方便,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最令王桂英记忆深刻的是,2009年8月,南雅镇燃气公司的员工将天然气管道从家门前连通,当打听到要缴近4000元入户费时,她说啥也不同意安装天然气。 

“当时我算了一笔细账,拿4000元去入个户,那要烧好多罐煤气哟,总觉得不划算。还想到一下要拿这么大笔钱出来,又有点舍不得。”王桂英说,她最终通过子女们的劝说,安装了天然气,买了燃气灶和热水器,蜂窝煤和柴灶闲置下来,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 

“家里后来又买了电饭煲,煮一顿饭只用半个小时,每个月的燃气费只有30多元,比烧煤气便宜多了,也方便多了。”王桂英表示。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