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取”之道 到2022年推动500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重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智取”之道 到2022年推动500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

转载 2018/12/24 11:40: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郑三波 165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2月21日,重庆市智能制造推进大会在渝州宾馆召开。会上,市经信委对《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记者获悉,《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市智能制造累计推动5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关联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会上,有76家企业被认定为重庆市智能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同时对76家企业举行了授牌仪式。当天,一批智能制造先进企业进行了经验交流。记者对长安汽车、施耐德电气和三一集团的智能化发展进行了了解。

到2022年我市将建50个智能工厂

前不久,重庆市经信委对全市260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仍有超过50%的企业生产方式以人工为主,近70%的企业未开展数字化产品设计,55%左右的企业未应用任何信息管理系统,75%左右的企业未应用云平台服务,全市制造业整体上仍处于数字化普及阶段,与浙江、北京等发达省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智能制造推进亟待进一步加快。

为加快推动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

记者从会上获悉,《实施方案》提出两个阶段目标:到2020年,全市智能制造取得明显进展,累计推动25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5个具备国内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智能工厂和200个数字化车间,68%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

到2022年,累计推动5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10个具备国内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智能工厂和500个数字化车间,84%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

普及数字化装备是第一项任务

《实施方案》紧紧围绕重庆市智能制造现状,分类别、分层次加强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提出了七方面重点任务:普及数字化装备、推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建设应用工业互联网、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智能制造关联企业发展、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普及数字化装备是第一项任务。同时,重庆将引导企业更新数字化设备或利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设备。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解读《实施方案》时介绍,重点针对汽车、电子、装备、化医、材料、消费品行业开展数字化装备普及工程,同时推动全行业企业应用智能搬运机器人等仓储、物流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

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也是重点之一。我市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感知、分析、决策、通信、控制、执行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环节,加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推广先进运营管理方法,建设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构建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智能制造技术供给体系。

重点推动企业在先进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方面进行研究、突破,推动企业开发、运用先进运营管理方法。

到2022年,市(区)两级将累计推动建设企业内设研发机构125家以上;累计组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以上,争取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累计组建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家以上。

同时,要加快智能制造关联产业发展。聚焦企业不同阶段智能化升级需求,加大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相关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形成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的良性发展局面。重点推动企业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装备(技术)。

到2022年,市(区)两级将累计引进相关龙头企业400家以上,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鼓励跨国企业来渝发展智能制造

记者获悉,为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实施方案》提出了健全推进工作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建立智能制造评估体系、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等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和德国、美国等国内外智能制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沟通联系,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国际智能制造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在渝设立智能制造生产、研发机构(中心)等,鼓励本市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智能制造企业。

企业点击

长安汽车:

智能化发挥生产线整体潜能

长安汽车经过多年沉淀,完成了8大信息系统平台,并于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试范企业,成为国内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之一。

长安汽车开展的智能化焊接创新实践与智能化冲压创新实践均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专项。使用激光三坐标检测、视觉胶型检测等在线质量控制设备使产品不良率降低20%。

同时,长安汽车进行生产线全过程设计仿真,解决工艺方案设计、设备效能匹配问题,效果卓著,设备调试时间缩短50%;进行制造全流程仿真,优化生产管理模式,改善物流、设备、库存匹配性,库存从3.5天减少到1.5天,使得冲压盈利能力提升大约32.9%,释放运营成本14.1%;投入行业领先水平的冲压核心设备,自动化率达92%。

而且,长安汽车还利用物联网+软件系统进行赋能,发挥生产线整体潜能,将设备开动率从60%提升到73%。

施耐德电气: “透明工厂”助企业焕发生机

施耐德电气是全球能效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提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已经在200多家客户有较多和较长时间的应用,为用户节能增效提供可视透明的决策支持。

以国内传感器企业汉威公司为例,生产过程的不透明使得汉威科技面临库存较高、效率较低、价值流动性差、品控能力不足和管理滞后等种种问题。

确诊“病因”之后,施耐德为汉威科技开出了基于EcoStruxureTM架构的透明工厂数字化新系统解决方案。具体来说,通过新系统订单透明,从订单管理模块能够准确记录每个订单下产品的具体生产状况,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其二是操作透明,作业指导管理能够自动把相应工位的作业动作推送到员工面前的显示看板上,让一线操作工人执行无忧;追溯透明,执行与追溯管理模块实现了产品、物料和人员之间的多重绑定,一旦产品出现异常,能够帮助客户快速找出原因,从系统上线至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汉威科技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2%,产能提升了22%,人均产值提升了14%,市场反馈的故障率降低了25%。

三一集团: “根云”搭建跨国智能制造升级平台

树根互联是三一集团孵化的中国成立最早、连接工业装备最多、服务行业最广泛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公司,帮助了不少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普茨迈斯特有限公司是全球混凝土机械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成立于1958年。树根互联2017年以来与普茨迈斯特开展合作,依托“根云”平台助力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智能制造升级。

普茨迈斯特有限公司在“根云”的服务下,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体系,实现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提升预计30%以上;为其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全数字化制造管理、高度柔性生产、离散型制造的流水化装配,预计人均产值提高20%以上,成本节约预计超过10%。

记者了解到,该合作项目一期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已帮助普茨迈斯特搭建全球智能物联大数据平台,接入位于德国、美国的设备。下一步将全面完成普茨迈斯特的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并实现其全球新售产品全部接入“根云”平台。

(重庆商报)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