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在行动]开州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让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在行动]开州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让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转载 2018/08/11 10:33:0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张芳 8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摘要:面源污染是指由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生态系统的污染,包括农药化肥的使用、秸秆的焚烧、畜禽粪便污水的排放、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丢弃等。重视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本报记者 张芳

面源污染是指由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生态系统的污染,包括农药化肥的使用、秸秆的焚烧、畜禽粪便污水的排放、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丢弃等。重视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坚持绿色引领 规范农药管理

农药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既对保障生产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农民不合理和不规范使用农药、化肥、地膜、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是造成农产品安全的直接隐患,让农业生产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等不同程度遭到污染,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很难有安全保证。对此,我区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引领、质量安全优先,依法依规严管,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科学选药用药,减少农药用量,是绿色发展的要求。”区农委农业执法支队支队长胡中述介绍,我区每年举行多次农业技术培训会,邀请专家对农药经营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规范从业行为,确保农药经营人员素质达到农药经营许可要求。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区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所有乡镇监管站都建立了速测室,形成了三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有机肥替代化肥 减少化肥使用量

“要‘减肥’,首先要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其次要找替代品。”区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开周介绍,经农业部批准,2017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从2017年开始分3年实施。

柑橘是我区农业支柱产业,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种出绿色、优质、安全放心柑橘,我区以江里现代农业园区和环湖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圈的标准化果园为重点,建设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生产示范区,并向全区辐射推广。

“通过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降低化肥在柑橘上的使用量,实现柑橘提质增效,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王开周说,比如水肥一体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把灌溉和施肥结合在一起,把肥料融在水中,灌溉时,农作物根在哪里,管子、水和肥料就到哪里,利用率就提高很多。

目前,我区通过“有机肥+配方肥”“橘—沼—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路径,有效转化利用畜禽粪便、沼渣沼液、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 

大力推进绿色防控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必须坚持从生产、生活源头抓起,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而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行动,是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减少农药用量的有效措施。”区农委副主任杜之敬说,我区在重点区域开展了全程绿色防控,创建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加快推广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为减少农药使用量,我区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等技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相融合,很多农业基地还开展了全程绿色防控试点。

据悉,我区采取多种措施为绿色防控节本增效。一是“政策扶持”激活力,区财政每年安排绿色防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350万元用于蔬菜产业,激发蔬菜经营主体实施绿色防控积极性。二是“绿色环保”控污染,在蔬菜绿色防控区域采购植物源农药,施用率达100%,每年减少施用杀菌剂、杀虫剂及除草剂等化学农药2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有效控制了农药污染。三是“技术组合”增防效,组合式推广“石灰氮+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杀虫灯、粘虫板”等,累计采购杀虫灯450盏、石灰氮5万公斤、色板135万张、防虫网23万平方米等绿色防控物资,实施蔬菜绿色防控5万亩。实施蔬菜绿色防控后,每亩节约生产成本约400元,每亩蔬菜产量提高150公斤,增加产值300元。

我区每年还会根据各个水稻示范片区需要,添置新的杀虫灯。近几年来,全区已为水稻示范片区安装500多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每盏杀虫灯可减少农民投入成本约20元/亩,既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又有效防治了水稻病虫害,保障了全区水稻生长。

构建新型农村清洁模式 积极探索土壤修复新路径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为了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秸秆综合化利用,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区农委环保站站长纪扈俊介绍,我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入手,标本兼治,整体推进,严控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向农产品产地蔓延,禁止向农产品产地倾倒固体废物和农业投入品包装物,提高现行地膜国家标准,改进地膜使用方法,提倡地膜回收和提高地膜重复使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我区采取稻草覆盖秋洋芋的方法合理利用废弃稻草,还利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作有机肥,变废为宝,合理开发利用废弃物。

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我区积极探索修复新路径。自2015年以来,我区积极推广种植绿肥饲料作物,在白鹤、长沙、赵家等20个镇乡街道推广种植三叶草、紫云英、绿碗豆等绿肥饲料作物4万余亩,减少化肥使用量12万余公斤,减少除草剂使用量2000余公斤,累计节本增效200余万元。

据了解,绿肥饲料作物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豆科作物还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每亩可固定3-12公斤氮素,非豆科绿肥作物可通过强大的根系吸收土壤深层和水中的氮素,作绿肥放用后可将吸收的氮素富集于耕作层,有利于后茬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同时,翻压绿肥还可使土壤中酶的活性提高,钙素含量增加,从而使耕性变好,供肥保肥性能提高,茂盛的绿肥饲料作物茎叶还能很好地覆盖地面,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

目前,我区很多农业企业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采取各种手段降低农业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宗旨,既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绿周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文太胜说,农业企业必须要有守住绿水青山的决心,做绿色有机产品,才能可持续发展。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