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藏在时光里的秘密——探寻见证乡愁的美丽古建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藏在时光里的秘密——探寻见证乡愁的美丽古建筑

转载 2018/02/02 09:35:0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曾宇 作者:开州日报 276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大宅主体保存完好

彩绘图案清晰可辨


屋顶雕花古韵犹存


墙上碑文依稀可见


屋顶采用榫卯框架结构



墙壁上的砖画栩栩如生

记者 曾宇 文/图

开州有很多的历史古建筑都藏在高山上或者深巷里,或许你每天都经过,或许你偶尔碰见过但并未留意!但是这些历史古建筑确印证着时代的历史变迁,见证着开州的蓬勃发展,也是看着我们长大的陪伴者。他们静静地躺在深山中,期望有人能发现它们的价值! 

记者探寻

清末古建筑藏在深山中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临江镇三星村8组,经过摸索与问询,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深藏于此地的一处古建筑。

在老树的掩映中,古建筑翘檐显露,透露着神秘气息。灰白墙面、栩栩如生的彩绘……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然别有风味。断墙之下,一些顽强的藤蔓植物生长旺盛。

大门两侧的瑞兽威风凛凛,楹联斑驳只露出残缺得几乎认不出来的几行字,门柱上的雕花布满青苔,却别有一番美感。

大门上方,“开县临江镇长岭村校”几个字,仿佛在述说着过去。

大宅坐东朝西,占地约800平方米,除了南面房屋有倾塌外,主体保存完好。因常年无人居住,屋前草木肆虐,杂草长出一米多高,快要将老屋掩没。屋顶的青瓦残缺不堪,写满了岁月的斑驳。经风雨洗礼多年,白灰剥落,彩绘显露,图案清晰可辨,色彩鲜艳依然。

墙壁上的砖画十分惹眼,人物鲜活、形象生动、雕工精湛。横梁上落满了泥土,即使不起眼处的木雕也十分考究。房顶是榫卯框架结构,虽然没有钢筋水泥坚固,依然轻松跨过百年风雨。

据当地村民介绍,建筑何年修建已经无从考证了。这个地方原来叫长岭村,后合并为三星村。解放之前,曾经是一个私塾学堂。解放后,变为长岭村校,直到2010年前后,学校才搬走,留下此处遗迹。

墙壁上“勤学守纪”四个大字依稀可见,置身于此,仿佛还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 

市民声音

留住古建筑赋予新生命

临江镇三星村村民邱绪崇:古建筑承载了最美回忆

78岁老人邱绪崇年幼时曾经在此处念过小学。据他回忆,此建筑在作学堂之前,是一个祠堂。听父母祖辈们提起过,名叫“雷家祠堂”。后来大家把祠堂利用起来,逐步发展为学堂,附近好几个村的学生都在这里念书。

“1952年,我在这里读书。读书时候,这学校有4个班,学生有200多人。老师都非常负责,每天都要开朝会、升国旗。”谈到读书年代,邱绪崇印象深刻。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他仍对老屋念念不忘。每每谈及于此,眼中便有兴奋的神采。

民俗文化爱好者李小平:保护古建筑打造成景点

据李小平介绍,这里是一处典型的清末民初川东风格古建筑。其框架结构较牢实,而且大量使用木料,对于防震、防风等都有帮助。

“在开州这样的古建筑保存下来且相对完整的并不多,应想办法进行维修,打造成旅游亮点。”李小平呼吁,游客到临江镇后,可以到古建筑来玩耍参观,这里的石雕、木雕都保存得比较完整。

临江镇副镇长杜晶:修缮后将作为贫困户周转房

老建筑未来命运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临江镇副镇长杜晶,杜晶告诉记者,长岭村校损坏程度较为严重,闲置有些年头了。目前政府已经开始采取相关举措,将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加固,今后一段时间将作为周转用房供贫困户使用。

同时,积极争取将此处古建筑申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加强保护。 

记者手记

美丽乡村建设要提升“文化颜值”

近年来,我区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催生了“乡村旅游热”,建设者下了大力气、深功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拥有1800年历史的古老开州,也留下了不少古建筑,他们大多身处乡村,却伴随城市的发展和拆建逐渐消失。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记者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挖掘和传承古文化,对濒危的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美丽乡村既要美在村庄生态宜居,又要美在设施完备宜业,更要美在文化底蕴深厚宜游。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整理村名村史、家风家训、名人轶事等乡村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和利用村内重要传统建筑,留住历史记忆,充分展现乡村文化特色。

让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人文美、文化美、自然美”,让乡村变得更有“文化颜值”,让开州人和外来客都看得见美丽,记得住乡愁。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