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全球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通车!中国交通人创造了奇迹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国内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全球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通车!中国交通人创造了奇迹

转载 2017/09/27 08:35: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点击开州 1509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2017年9月26日上午11时,位于“川藏第一险”--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北线)雀儿山段的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雀儿山隧道项目路线全长约13公里,其中隧道长7079米,双向两车道,隧道进口洞口海拔4378米,出口洞口海拔4232米。隧道通车后,过往车辆将不用再绕行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只需10多分钟就可穿过最高海拔达6000多米的雀儿山。雀儿山隧道的通车将进一步打通川藏交通大动脉,为川藏两地人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环境。

▲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

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北线)雀儿山公路是国道317线在四川境内最高的一段。几十年来,以雀儿山五道班和全国劳模陈德华为代表的一代代公路交通人长期坚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雀儿山公路,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雀儿山公路的安全畅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雀儿山公路海拔高、等级低、路基窄、弯道多、养护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其通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通雀儿山隧道成为了藏区各族同胞几代人的共同梦想。

▲雀儿山上最后的道班

▲雀儿山隧道通车

2002年,雀儿山隧道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启动。在前期研究论证阶段,隧道设计备选方案多达7个,经过8年多的气象、地质、结构、通风、施工技术的专题研究,2010年,起于国道317线雀儿山三道班,经错柯沟、雀儿山隧道和色曲河,止于雀儿山六道班的方案被确立为最优方案。2012年6月,雀儿山隧道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作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项目面临着诸多建设难点。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雀儿山隧道设计负责人蔚艳庆介绍说,项目位于藏区高原,高寒缺氧,隧道洞口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一半,而隧道中部更低,对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严峻挑战,建设施工难度极大;项目穿越甘孜-玉树地震断裂带,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所在区域地形、地质条件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有效施工期短,建设管理难度极大;项目建设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坍、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融与翻浆、雪阻(飞吹雪)、涎流冰(暗冰)等不利条件众多,成因复杂,工程治理难度极大;项目沿线生态坏境极为脆弱,自然环境恶劣,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绿化难度极大;项目沿线建筑材料缺乏,材料运距远,道路运输条件较差,成本控制难度极大。

项目开建以来,3000多名参建人员克服高原、高寒、缺氧、工效低,山高、路远、料少、运输难,隧道长、断面小,通风难、地质情况复杂、围岩级别变化快等诸多难题,创造了在海拔4300米以上恶劣条件下的施工奇迹。隧道避开了雀儿山最危险的地段,采取了许多人性化和环保的设计。在隧道进出口设置制氧站,为隧道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过往司乘人员、游客提供供氧服务;隧道设置了可容纳一辆消防车通行的、兼具隧道通风功能的平行逃生救援通道;隧道洞口设立了30米长的遮雪透光钢篷,既可以利用日照对隧道洞进行加热,也可以避免驾乘人员长时间在洞里行驶后视线与洞外的白雪反射不相适应;隧道内进行了路线的曲线设计,既可防止长时间直线驾驶造成司机的疲劳,又可避免大雪被风直接吹进隧道;为防地下水结冰,排水沟比路面低了两米多;为不破坏环境,施工时,对植被进行了整体移植,施工完后又重新移回,同时设计和建设中还特意将洞口两端引道的路基整体抬高,以消化掘洞弃渣。

据了解,雀儿山隧道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川藏北线雀儿山段的路况,隧道实施后可降低原公路海拔高度800米,较原路节约里程近20公里,通行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10分钟,绕避了原公路3处共长达4.7公里的雪崩易发危险路段,6处共2220米泥石流路段,以及大量的冻土、滑坡,雪害、冰害等安全隐患严重路段,国道317线雀儿山段全年安全畅通,“冬过雀儿山,如过鬼门关”变为历史。位于雀儿山下的甘孜州柯洛洞乡独木岭村支部书记桑泽告诉记者,雀儿山隧道通车是他们全村的大喜事,今后村子与外界的交往将更加便利和快捷,将十分有利于村里经济的发展,相信以后日子会更加美好。

(作者:周显仁扎西美朵陈龙)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