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瓜娃子”抱团卖水果玩新潮 贴上二维码月销十万斤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瓜娃子”抱团卖水果玩新潮 贴上二维码月销十万斤

转载 2017/07/20 09:30:5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李行行 209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摘要:“瓜娃子”是一个团队,5个人合伙卖瓜。前几年,他们都是各卖各的,今年5月才走到一起,还创新方式给每个瓜贴上二维码,注册公众号,扩大宣传的同时,将贴心服务给市民朋友送上门。


市民扫码选瓜

记者 李行行 文/图

“你好,这是你要的瓜。”月10日下午,雨后放晴的天很快又热了起来,云枫街道景苑小区的李女士一个人在家,想吃西瓜却懒于出门,便通过微信向“瓜娃子”买瓜,很快一个小伙子就将西瓜送过来了。

“瓜娃子”是一个团队,5个人合伙卖瓜。前几年,他们都是各卖各的,今年5月才走到一起,还创新方式给每个瓜贴上二维码,注册公众号,扩大宣传的同时,将贴心服务给市民朋友送上门。

抱团卖水果

“瓜娃子”团队的5个人是汉丰街道红光村村民,年龄从20多岁到40多岁,从2012年起他们开始陆陆续续做水果生意。“之前我们都是各自在城区、周边乡镇经营,卖当季水果。这一阵西瓜卖完后,我们就会卖葡萄、梨子等。”28岁的向宏建说。

“我们都有技术、有经验,大家在一块儿也不缺人手,不如一起搞吧。”今年5月28日,45岁的吴中华召集吴中兵、张明友、向可春、向宏建,提出抱团发展,他也成为团队的“主心骨”。他说,成立一个团队,一是在市场上竞争力更强,二是可以平摊风险,三是能凝聚智慧把生意拓展开来。

说起生意上的风险,几个人都有苦衷。2015年,吴中华卖西瓜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在家中存放半个月后,腐烂了不少,一下亏损两三万元;2016年,向宏建拉了一车苹果卖,不想第二天淋了雨,造成的损失是倒掉了1000多斤……

“做水果生意也存在尾货,单打独斗时很不好销售,合伙后便于处理尾货。”向宏建说,他们成立团队后,在周边区县如云阳、巫溪也发展了代销点,如果遇上开州的天气不好,也可以把货转送过去销售。

贴上二维码

“现在卖西瓜,我们就叫‘瓜娃子’瓜果团队吧。”向宏建说,虽然这个名字有点憨傻,但让人觉得亲切,记得住。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他申请了微信公众号,还找印务公司制作二维码,给每一个西瓜都贴上了标签,“不少市民对我们很感兴趣,冲着二维码就会过来购买。”

据了解,给西瓜贴上二维码,既是为了扩大团队宣传,也是为了给市民朋友提供贴心服务。“我去年卖瓜,在瓜皮上写电话号码,现在的二维码更简单、方便,还比较美观。”向宏建说,市民买的瓜若未熟,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上门换瓜,绝不推卸责任,不承认瓜不是自己卖的。

“若有人别处买到未熟的瓜,撕下你们的二维码,说是你们卖的怎么办?”记者问。吴中兵抢过话说:“这种情况还没有遇到,大家还是很讲诚信!”

“顾客也可以通过微信或打电话向我们买瓜,可以享受送货上门服务。”向宏建说,一个多月以来,他上门送瓜达200多次,给市民换瓜只有五六次。

开拓大市场

“我们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逐渐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的瓜好,又甜又好吃,质量有保证,才能让顾客满意。”向宏建说,虽然他们今年才开始采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运营,很多方面不太成熟,但是相信团队打破传统后一定能越做越大,成为该行业创新发展的“领头羊”。

据了解,“瓜娃子”团队一个多月来累计销售西瓜13万余斤。吴中华介绍,他们与四川达州麻柳镇10多家瓜农长期合作,每天进货两三车、六七千斤,一般两人去进货,凌晨4点出发,到中午才能赶回,另外的人守点卖瓜,一在永先菜市场,一人在景苑小区北门。

翠绿的西瓜贴上了一枚枚橙红的二维码,的确引人关注,当天记者在永先菜市场附近采访时,不少市民选瓜后就直接过秤提走。他们表示,“瓜娃子”通过这种方式卖瓜很新潮,也很热情,让顾客买得很放心。“目前公众号的关注人数有500多名,都是买过瓜的市民。”向宏建说,年轻人很快就会扫码关注,中老年人疑惑比较多。在公众号里,他不时推出健康生活之类的文章,诸如“高温中暑后该怎么办?”“炎炎夏日,来一杯清凉又解暑的绿豆汤”,另外还有“每日开怀一笑”,希望大家赶走烦恼,享受更多生活乐趣。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