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州众志成城 全力以赴 鏖战旱魔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众志成城 全力以赴 鏖战旱魔

转载 2016/09/01 06:25: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余清英 137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面对持续干旱,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众志成城 全力以赴 鏖战旱魔

摘要:区委、区政府迅速召开抗旱救灾工作紧急部署会议,成立3个工作组,抽调12名水利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分赴江里、东里、浦里受旱重点区域指导抗旱,全区上下组织有序、措施得力,为夺取抗旱胜利赢得了宝贵时机。

岳溪镇九亭村采用大型抽水机抽水灌溉再生稻    记者 余清英 摄

南门镇光明村村干部为群众送水 特约通讯员 廖中顺 摄

核心提示

自7月20日以来,我区最高气温均超30℃,37℃以上高温天气有28天,40℃以上的高温16天,35个乡镇(街道)110个行政村2.17万名 群众人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长沙、南门等镇偏远散居的1250名群众饮用水源干涸;全区中高山及台地的水稻、玉米、红苕、再生稻等农作物以及果苗不同 程度受灾。

对此,区委、区政府迅速召开抗旱救灾工作紧急部署会议,成立3个工作组,抽调12名水利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分赴江里、东里、浦里受旱重点区域指导抗旱,全区上下组织有序、措施得力,为夺取抗旱胜利赢得了宝贵时机。

流动车为200名村民送“救命水”

8月21日下午,烈日当空,一辆满载“甘泉”的卡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急速驶入南门镇光明村小垭口,等候在此的30余位村民早早将水桶、锑锅、脸盆等盛水工具沿路旁一字排开。

车刚停稳,村主任杨明中跳下车打开储水罐侧边的水龙头,眼看清澈的甘泉顺着管道“哗哗”流入自家的水桶,村民赵运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从8月上旬开始就没得水吃,我们给政府和水务站打电话,下午就把水送来了,感谢杨主任每天为我们送‘救命水’啊。”

南门镇光明村8组地处海拔500米的断头山,因为当地的沙地土壤不易保水,加上自8月以来无一次降雨,许多小型人畜饮水工程出现干涸状况,全组 200余名在家的村民饮用水极为困难。杨明中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准时把水送到。“缺水这段时间,我会一直送水,我乐意为大伙儿效劳。”杨明中说。

其实,为光明村群众送水只是我区抗旱救灾的一个缩影。

据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共寻找临时水源48处,解决饮水受影响人口1.6万人;对无法寻找临时水源的长沙、南门等镇,采取抽水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5万人。

截至目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采取送水车、水袋、水壶等方式,共配合乡镇(街道)组织交通工具送水120台(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1250名农村群 众的基本饮水需求。另外,基层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天定时为留守老人、儿童及重度残疾人员挑水送到家中,共解决530人饮水困难。

大型抽水机为庄稼“解渴”

“水来了,我田里的再生稻有救了!”8月24日中午,岳溪镇九亭村7组村民李富良面对干裂口的再生稻田突然涌入河水欣喜万分:“政府想方设法为稻田灌水,把我们的稻子救活了,提高了再生稻的收成。”

九亭村是我区粮油高产示范片,在持续高温环境下,1200亩再生稻不能正常发芽、抽苗。值得一提的是,市防汛办启动抗旱应急预案,临时调用了4台大型抽水设备,从河里抽水抗旱保苗。

在九亭村7组大桥下,武警水电八支队的官兵们在大型抽灌设备前忙碌,他们不惧酷热,坚守高温一线。河边的红色抽水管道,一头扎进河中,另一头沿着河岸庄稼地延伸到渠堰里,抽出的水再分流到各家各户的稻田,既润了再生稻田,又滋润了百姓心田。

“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旱保民生。”对此,区委、区政府作出总体部署,各乡镇(街道)落实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包片负责,做到包抗旱救灾指导、包灾情 反映、包受灾群众情绪的理顺、包社会大局稳定、包抗旱救灾措施落实、包人畜饮水的保障,千方百计保证人畜饮水,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

截至8月25日,全区2座中型水库、100余座小型水库共计放水2000余万立方米,缓解2万余亩农田灌溉,保障了骨干产业持续发展。

山坪塘保障人畜饮用水无忧

8月25日上午,赵家街道保丰村7组村民张小平提着水桶走到屋旁山坪塘下方的一处水凼边,用水瓢舀满一桶水提回家。张小平吃大溪沟的水,往年晴半个 月就打电话喊政府送水。“大溪沟断流,有大堰塘顶起的,我在堰塘不远的田角挖个凼,浸出来的水还供好几家人吃呢,牲畜用水就直接到堰塘里挑,整好大堰塘我 们吃水用水不愁。”

据赵家街道水务站工作人员李超介绍,开竹、宁定、保丰、阳坪等村属高山台地,海拔650米,一直被列为重点缺水区域,久晴高温天气,人畜饮水非常困难,整治的246口山坪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高温晴热天气,致使大德镇种粮大户朱占昌家的水稻干旱面积达到30%,区水利部门为朱占昌修好提灌设备。“我现在有6个大电排,60多台微型抽水机,每天坚持为稻田浇水,旱情基本得到缓解。”朱占昌说,稻田周围都是整好的山坪塘,他抗旱保丰收有了底气。

干旱期间,过去几年持续整治的山坪塘等一批水利设施,正发挥着排水抗旱作用,更多的“张小平”“朱占昌”依托整修好的山坪塘吃水用水不再难。

数据显示,我区共建设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含水位调节坝)、小(一)型水库18座、小(二)型水库156座,山坪塘2万多口。通过大力整治 水库和山坪塘,年初根据防汛抗旱新趋势,提前谋划,重新修订了水库汛限水位方案,有效拦截地表水,适时引水入库、塘、池,既达到防汛安全的效果,同时充分 兼顾有效蓄水。

抗旱救灾保民生

小(一)型朝阳水库水质清澈,碧波荡漾,为保证下游农作物灌溉,水库已经放水10多天,每天要放水1万立方米。沿着水库左干渠,清流一路奔向赵家街道梅池村1组村民袁朝德家的稻田。

“眼看田里的水稻干得快要发黄了,我焦得瞌睡都睡不着,这水来得真是时候啊!”在田里劳作的袁朝德激动地说,他家1.5亩稻田盼来了“救命水”,今年的稻谷收成有了盼头。

“协调用水抓调度,克难奋进夺丰收。”区水利部门会同各乡镇(街道)科学调度水源,做到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兴利服从抗旱,水库电站发电、水面养殖用水一律服从居民生活和灌溉用水,一切以抗旱为重为先。 

“我们摸清水源和用水情况,根据水源总量和用水需求,逐座水库、逐个水源算好水账,制定用水计划。”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水库水量不足的,实行轮灌和一把锄头放水措施;对水量严重不足的,有组织地抽死水灌溉。 

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配合紧密、组织得当,旱区群众情绪稳定,生活秩序井然。截至8月24日,全区各类水利工程尚有蓄水1.04亿 立方米,其中鲤鱼塘水库蓄水6159万立方米,三汇水库蓄水210万立方米,龙安水库蓄水235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蓄水1260万立方米,小(二) 型水库蓄水900万立方米,山坪塘蓄水1610万立方米;投入抗旱资金67.68万元,抗旱浇地4.443万亩,解决因旱饮水困难2.653万人。 

原标题:面对持续干旱,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众志成城 全力以赴 鏖战旱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