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奥运不只有赛事,还有这些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体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奥运不只有赛事,还有这些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转载 2016/08/15 01:01:4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本站 4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这几天的生活,快要被奥运给刷屏了。全世界好像都陷入到一场运动的狂欢中。

运动员在赛场上为了“四年一梦”而拼搏,场外的观众加油呐喊。连平时不怎么关心体育的人都莫名“师太”了起来。看到一位男网友真诚的留言:作为一个大老爷们哭得最多的时候就是看奥运的时候,那是控制不住的!

(爷们,不用控制,请放开嚎)

奥运会就是这么迷人又煽情啊!

奥运会也是一个随时爆发洪荒之力和名人名言的地方。一位中国运动员说:“虽然看见五星红旗升起来,却没能让国歌唱起来,还是很遗憾……”

不久之前,BBC拍的里约奥运宣传片中,动物们太励志了,那两位空中转体360度笔直入水的鳄鱼大兄弟,敢不敢告诉我,怎样才能练出你们那样的腹肌?

在跳台上准备的鳄鱼大兄弟。

在此,也给大家推荐几部奥运题材的纪录片。看完之后有激动出去跑五公里的,注意防暑降温,虽然立秋了,秋老虎还是咬人的。

《古代奥运会》

奥运会官方网站上宣告“火炬强调了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之间的联系,并突出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

但古代奥运会究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奇葩规定?奥林匹亚那旮旯为啥那么热衷摔跤和搏击?以上疑问,你可以在这部纪录片中找到答案。

古代奥运会会场。

首先你必须知道的是,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古希腊城市奥林匹亚共举行了292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另外你要知道的是,这是一部从历史考古、人文地理角度讲述古代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的纪录片。在看之前,最好先把《荷马史诗》和《古希腊神话故事》捋捋。

这部片子虽然年头久远了点,特效镜头难免五毛,但比暑期的仙侠剧还是好太多。比如神庙里的宙斯雕塑,记载上说“雕塑高约四十英尺,表层装饰着黄金和象牙,在余音袅绕、挤满香客的殿堂里闪闪发光”。

神庙里的宙斯雕塑。

但,这尊宙斯神像真的不是在城隍庙订做的?

然而,特效的瑕疵并不妨碍我们在古代奥运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斗牛动画

比如这段动画,你可以了解到体操和杂技其实都源于斗牛,当时的竞技者不仅要在奔跑的公牛背上翻转腾挪后落地,令人惊奇的是,当时居然还有女性参加斗牛(当然女性更多的是表演性质)。

片中最有趣的镜头是采访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在菜场买菜的大婶和美发店洗头的大叔,特别有情境地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理解的运动精神。

现代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而古代奥运会的精神则强调了“平等竞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战争”的理念。

该片共分为《宙斯的纪念》、《奥林匹亚》、《身心统一》、《各类体育项目》、《昔日的辉煌》五集。

众所周知,古代奥运会获胜者得到的不是奖牌,而是一束小小的橄榄枝花冠,获胜者还要到宙斯的神庙里感谢神恩。

“古希腊人相信,最终获得橄榄枝花冠的人都是神灵的宠儿。获得最终的胜利,不仅需要强劲的体魄,还需要敢于拼搏的精神。在奥运会上,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神赐予他胜利,因为不管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他都达到了顶峰。”

当然用违规手段达到“顶峰”的,也会被惩罚,不仅要出资修铜像,还要在底座上刻上你的“劣迹”,代价有点大。

古希腊人爱好跑步,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保留着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至于为什么裸奔?是半裸还是全裸也有着各种争议,但追逐运动中的美好、保持运动的好习惯还是流传至今,愈演愈烈。

《奥林匹亚》

没有一部奥运会官方电影会比它更出名,完全体现了何谓“财大气粗”。影片呈现出的摄影、剪接和配音等惊人效果,为运动竞赛拍法的典范,堪称影史的经典之作。

《奥林匹亚》海报

《奥林匹亚》拍摄于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是以193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内容的大型纪录片。影片共2集:《民族的节日》(又译《民族的祭典》)和《美的节日》(又译《美的祭典》)。

火炬手

作为当时希特勒的御用宣传大将,女导演雷妮·瑞芬斯丹获得了所有导演梦寐以求、想都不敢想的拍片条件:经费是上不封顶(这句话听着蛮耳熟),100多人的摄制组,包括16名摄影师,每个摄影师配备一名助手,36架以上的摄影机同时开工,无数的聚光灯随时待命。

导演雷妮·瑞芬斯丹

影片中,处处可见纳粹势力站在奥运看台上的画面。虽然影片的政治含义多次被西方知识界批判,但它在展现运动场面时所具有的活力四射的美感,可谓史无前例。

该片中,雷妮·瑞芬斯丹的许多创新手法可谓体育转播和体育纪录片的鼻祖,比如比赛时的慢动作(真的好多慢动作),从地面仰拍的镜头(在地下挖坑,摄影师蹲在里边仰拍飞驰而过的运动员),和从飞艇向下俯拍的全景。至今你在广告中看到的很多镜头都得益于这部影片。

运动员飞奔镜头

雷妮·瑞芬斯丹拍摄了一部兼具历史性与电影美学的纪录片,将奥林匹克塑造成古代文化的化身,把运动员刻画成艺术家……当然,影片也试图以颂扬年轻男性的躯体以及运动的威力来表达纳粹的精神,成为一部纳粹唯美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

希特勒称此片为“对纳粹党壮美的无与伦比的赞颂”。而评论家保林·凯尔却称之为“青春的挽歌”——“满怀献身至高体育精神的理想,这些年轻人不久后却开始残酷的相互杀戮。”

会场内处处都有纳粹标志。

影片中米龙那尊闻名遐迩的古代“掷铁饼者”塑像,在我印象中最早出现在我童年卧室的窗帘上……

掷铁饼者

《中国体育再出发》

本届里约奥运会,来自爱尔兰的体操选手奇朗令人难忘。他曾前后做过五次膝盖手术 ,连站立都困难,然而他却忍着脱臼的痛,坚持将整套体操动作做完。当他坐在轮椅上离场时,全场观众将掌声送给了他。

爱尔兰体操选手奇朗

奥运会四年一次,无论四年前是辉煌夺冠还是含泪败北,四年后他们都需重拾心情再出发。

《中国体育再出发》logo

这部纪录片除了关注运动员背后的训练,还关注他们成长历程中的心理变化。其中既有遭遇伤痛的转折、退役后的重归,也有家庭缺失、内外竞争以及教练分析等多元化视角。难得的,有种不煽情的真实感。

《中国体育再出发》中的女排

男子短跑接力队、宁泽涛、女排,他们在2015年的表现引人注目,高光之下,有荣耀更有压力。外界的纷扰,自身的伤痛,团队的磨合,他们需要面对的太多。

林丹

林丹、曹忠荣、徐莉佳,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 ,他们登上了运动生涯的顶峰。之后,出国留学、成立家庭,赛场之外,他们也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里约奥运会上,他们缘何再次出发?对此,他们给出了一个“非典型”的回答。或许会出乎你的意料,但也会让你对奥林匹克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人无完人”的角度出发,这部中国纪录片,可喜可贺。

《亚军》

《亚军》视频截图

“奥运会不同,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能参加一次,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真正上场的只有那一个小时……”

这部纪录片,虽是本土自媒体推出的一部短纪录片,却也是首部关注亚军的纪录片。上线后点赞无数。

拿了三届奥运会兵乓球男单亚军的王皓,云淡风轻地说:“我还是很幸运的!”

三届奥运会男子跳板跳水亚军谭良德则依然抱憾:“三次机会我都没把握住,这种遗憾对我来说是没法弥补的。”

2008年奥运会400米亚军张琳说:“我付出了很多,我应该拿到冠军。”

片中采访了很多与冠军失之交臂的运动员,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亚军、对竞赛以及人生的感悟。

《亚军》视频截图

“我失去了冠军却没有被打败。”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如何正确看待失败,不仅是运动员,也是所有人应该停下脚步思考的问题。

《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

近日,国际残奥委员会正式宣布:俄罗斯代表团被禁止参加里约残奥会。黑熊军团这回摊上大事儿了,还得“归功”于这部剧情堪比谍战片的纪录片。

斯特潘诺夫作为前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的工作人员,向德国ARD电视台提供了大量秘密谈话录音,证明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甚至当时的俄罗斯田径协会主席巴拉赫尼切夫也卷入此事。

在片中揭露兴奋剂丑闻的斯捷潘诺夫夫妇成为了俄罗斯的“斯诺登”,他们在国内被称为“卖国贼”。

德国独立调查记者哈约·赛佩尔特是一个“24小时工作者”。过去一年半时间里,他推出了三部纪录片曝光体坛的兴奋剂黑幕。2014年12月3日,德国ARD电视台播放了其中的第一部:《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

这部55分钟长的片子播出后引发了轩然大波,促使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俄罗斯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独立调查。国际田径联合会也在2015年11月作出决议,对涉嫌“系统性”使用兴奋剂的俄罗斯田协实行全面“禁赛”。

俄罗斯运动员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运动员送检的尿样

这里简要说说,尿的潜伏功底有多深。在国际大型比赛中,运动员被要求在赛后提交尿样。尿样会分装在两个瓶子里。A瓶马上进行检测,B瓶则进入长达十年的封存程序,以备日后复检。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瓶子里的尿样调换出来。装尿样的玻璃瓶子是方形的,直径大约5厘米、高约13厘米,每只价值15美元,由成立于1865年的瑞士家族企业贝林格公司生产,每只瓶子的瓶盖上有独一无二的七个数字组成的编码。

当瓶盖拧上后,带齿的金属环会“永久性”地将它和瓶身锁在一起。兴奋剂实验室打开瓶子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贝林格公司出售的价值2000美元的特殊机器。它能够将瓶盖拦腰切断——这样一来,人们也就知道,这些尿样被动过了。

根据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前负责人罗德钦科的说法,2013年秋天,一个神秘男人开始不断到访莫斯科实验室。他向罗德钦科索要了数百个尿样瓶。就在索契奥运会开幕前的几周,神秘人再次出现,向罗德钦科出示了一只原本密封的尿样瓶——它已经被打开了。

印有独特编码的瓶盖完好无缺。“我第一次看到瓶子被打开时,简直无法相信我的眼睛。我之前一直相信它是无法攻破的。”罗德钦科震惊不已。

人类对于造假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糊涂啊!

《筑梦2008》

从纪录片制作的角度,由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监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奥运纪实电影《筑梦2008》,算是一部良心之作。

毕竟在大量快速制作、通篇赞歌的专题片面前,《筑梦2008》是国内唯一一部关于2008年奥运会筹备过程的胶片纪录片。它用七年时间拍摄北京奥运这一历史性事件,感动了许多人,至今仍值得回味。

《筑梦2008》海报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不久,中央新影就开始了该片的摄制工作。近七年时间里,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成长、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实现的过程,被多达20万尺的电影胶片所记录。

片子集合了一大批中央新影厂及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创作人员。导演顾筠为中央新影厂青年女导演,同时也担任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导演。

近10位优秀的摄影师承担了影片的拍摄工作。剪辑工作则需要从8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选取镜头,花了一年时间。为影片配乐的是曾为电影《花样年华》、《十面埋伏》等作曲的音乐家梅林茂。

该片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竞赛、评选及建造的事件过程为结构线索,穿插叙述奥林匹克中心区洼里乡一户普通家庭因为涉及场馆改造面临搬家,跨栏运动员刘翔、中国女子体操队三名小运动员、一组特警战士对奥运会的期待和为之付出的努力等故事。

影片通过大量真实的影像,描绘出一幅中国人民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全景图。

《黑九月:慕尼黑惨案四十周年》

时至今日,不少人依然记得慕尼黑惨案——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

慕尼黑惨案中遇难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

1972年9月5日,慕尼黑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凌晨4点多,8名“黑九月”组织的恐怖分子带着武器爬过慕尼黑奥运村,直奔以色列驻地——奥运村31号楼。

在二楼以色列运动员和官员的宿舍里,他们枪杀了一名教练和一名闻讯赶来的运动员,并劫持了9名人质。他们提出要求,让以色列马上释放在押的200多名巴勒斯坦犯人,并保证自己安全离境。

西德立即展开营救行动,然而救援行动却以失败告终:9名以色列人质、1名联邦德国警官和5名恐怖分子死在机场,另有3名恐怖分子被捕。

第二天,奥运会如期举行。

那一年,苏联赢得了50块金牌,美国以33块金牌位列第二,而以色列却运回了11具尸体。

正当人们以为事件告一段落之时,西德方面又接到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联邦德国国防部长莱伯接到电话,说是几分钟前,两名阿拉伯人从斯图加特的莱昂贝格机场偷走了一架飞机。根据信息,莱伯判断两名阿拉伯人可能会轰炸已经推迟一天举行的闭幕式。

《黑九月:慕尼黑惨案四十周年》纪录片截图。

该片包括《突袭》、《营救》、《公正》、《血债》、《复仇》五集,悬念十足。片中采访了当时奥运会的相关人员和亲历者。四十年后,这些亲历者回忆往事,眼中传递出的惊恐不安令人震惊。

根据曝出的惨案细节,以色列奥运代表队成员被劫持后遭到了殴打,有的被打成骨折,有的重伤,还有至少一人惨遭阉割。

伊拉娜·罗马诺的丈夫尤瑟夫是一位举重运动员,袭击刚开始他试图制服恐怖份子,不幸被枪击。罗马诺说:“那些人隔着内裤割掉他的生殖器,去折磨他。”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恐怖袭击,是世界体育史上最惨痛的黑色事件之一。凤凰大视野出品的这部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部跟奥运有关的灾难片。

最后,必须再次强调下古代奥运会的精神——“平等竞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战争”。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