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厚坝循环水带活“鱼经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厚坝循环水带活“鱼经济”

转载 2016/05/17 07:11:1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周成芳 6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厚坝镇现代农业园,一口口大规模的鱼塘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重庆市飞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高效生态商品鱼基地,总面积3400亩,每一亩水域面积的产量达到了3000斤,实现了真正的高效生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得土地增值,公司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双赢。

高效养鱼有诀窍

近日,记者来到该商品鱼基地。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鱼塘水面上,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正当记者陶醉其中,便听到工人拍打饲料机的声音。随后,鱼儿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开始享受美食,场面蔚为壮观。

“这是一种暗号,鱼儿每天吃食都习惯了。”基地负责人朱洪刚说,“鱼饵料由专门的厂家定点生产,每投一斤可以增长多少斤鱼,都是有比例的。”

朱洪刚介绍,目前基地总面积3400亩,每一亩水域面积的产量达到了3000斤,这与精心搭配的饵料密不可分。

常言说:“细节决定成败。”生态养鱼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在养殖过程中,要从生产细节入手,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

记者发现,基地鱼塘的面积比普通鱼塘大很多。“以前这里的鱼塘普遍是10多亩,现在建成规模后基本是50亩左右,有的60多亩,这样更利于高产和精养。”基地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每一口鱼塘水深2—2.5米,光照充分,氧气充足。

此外,高产的另一个诀窍就是水源。基地鱼塘用水是从澎溪河用直径80公分的管子、一天24小时放水过来,保证整个鱼塘的循环活水。

生态养殖受青睐

据了解,生态渔业是指根据鱼类与其它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

飞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根据需要发展生态渔业模式,提高综合生态效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与高效始终是两个关键词。

朱洪刚介绍说,在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流转了3400亩土地,从2010年开始建设商品鱼基地,主要水产品有草鱼、鲫鱼、鲤鱼、鲢鱼,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和各区县,目前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称号,获“农业产业化重庆市市级龙头企业”、开县“十佳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该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带动2473户农户发展商品鱼养殖3894亩,年收入增加4000万元以上。

“今年,我们计划再流转1000亩左右的土地扩大规模。希望用5年的时间,做成渝东北地区的一个品牌企业,继续为推动地方渔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贡献。”朱洪刚对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