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滴水穿石 实干兴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滴水穿石 实干兴民

转载 2016/04/14 07:30: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郭小勇 4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滴水穿石 实干兴民

——巫山镇盘龙村脱贫攻坚纪实


自全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之后,为确保巫山镇盘龙村在明年顺利摘掉“贫困帽”,该镇党委、政府结合盘龙村实际,引进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奏响了脱贫攻坚进行曲。 
大户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4月7日,位于大山深处的盘龙村1组异常热闹。烟花、爆竹声响彻山谷,村民开心的笑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当天是于怀奎家牛场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好日子。 

于怀奎,盘龙村人,前些年靠着成熟的养猪技术,一直在沿海规模养殖生猪。他听说家里要脱贫攻坚,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回到家乡,修建养牛场,改行养起了牛来。 
“我们这些地方更适合养牛。”满脸笑容的于怀奎说,因为他们这里山多地广,有丰富的草料资源,养牛比养猪的条件更成熟,他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改行养牛。相信凭着他一手养猪的好技术,也能把牛养好。 

于怀奎的牛场占地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万元。目前,他已经购进母牛和小牛60余头,力争到今年年底存栏100头以上。 

“我的最终目标是年存栏300头,年出栏200头以上。”于怀奎说,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多村民的参与。现在他的牛场已经请了两个当地的村民,帮着打扫牛圈,给牛喂食,每月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 

下一步,于怀奎将采取让村民跟他一起养牛,或者流转村民荒山荒坡种植黑麦草和收购村民农闲时割的草料等办法,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增收,为全村脱贫工作尽点力。 
整修废水库灌溉不再难 

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前往农家水库现场的脚步。 

经过一个多小时,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农家水库。记者看到,大家口中的这个水库,因多年没有投入使用,库底堆满了淤泥,长满了杂草,与库坝差不多一样高了。 

“这个水库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当时还没有建完就一直摆着了。”盘龙村村支部书记刘元金说,由于水库下方有好几百亩农田,大家都盼着把它修好利用起来。 

由于水库不能蓄水,这些年来,下方的几百亩农田都是靠天吃饭,很多村民只能在农田里种植玉米、洋芋等旱地作物,与种植水稻相比,收益降低了不少。 

“这个水库怎么修,大概需要多少钱?我们今天就是专门来实地踏勘的。”该镇党委书记谭小波介绍,通过实地踏勘,他们觉得可以通过加高堤坝的方式,对水库进行整修,预计投资50万元以上。 

“你们早点把它修好嘛,我们就可以在田里种水稻了。”“有水了,我们做什么都行,脱贫是早晚的事……”在场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着。 
发展产业村民致富有渠道 

“窝子打大一点,把姜种埋深一点。”在盘龙村一些地势较平的田地里,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认真地种植着生姜。 

盘龙村与开江县拔庙乡边界相连,拔庙乡是开江县有名的生姜种植大乡。由于盘龙村的气候、土壤与拔庙乡相似,盘龙村也将目光投向了生姜种植。 

“我们这边村民没有种植生姜的经验,而拔庙乡那边已经没有我们这么好的用地条件了。”刘元金说,为了让村民学到技术,他们引进了拔庙乡那边的业主,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生姜。 

“我们都在生姜基地打工,不但能学到生姜的种植技术,每天还有80元工钱。”今年50多岁的陈有兵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在生姜基地打工,不但能摘掉“贫困帽”,而且他准备自己也种上几亩生姜,让全家富裕起来。 

据了解,如果市场行情好,一亩生姜的产值能达到万元。明年,盘龙村将采取“大户+农户”的模式,在全村发展竹根姜500亩,让更多村民通过种植生姜致富。同时,该村还将结合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通过养殖山羊和养鱼等办法脱贫致富。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