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女足联赛也迎来砸钱时代各队开始自己选购外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体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女足联赛也迎来砸钱时代各队开始自己选购外援

转载 2016/04/06 04:11:3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本站 2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4月的第一天,新赛季女足超级联赛开幕。大牌外援现身女超联赛;首次有球队将主场放在了专业足球场;联赛中首次出现“升班马”;随着赞助商和资金的涌入,女足球员的工资也节节攀升,一些球员的收入甚至提高了“至少五六倍”。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女足联赛开始职业化的缩影。

各队开始自己选购外援

2016年女超拉开大幕,最吸引人眼球的“新政”,无疑就是外援的放开。

长春女足斥巨资引进了三名巴西国脚,大连女足也同样从巴西挖来了三名强援。虽然这不是中国女足历史上首次出现外援,但今年女超的外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资深足球媒体人肖良志就表示,“过去,女足超级联赛也曾允许引进外援。不过那时是中国足协帮助各俱乐部引援,根据各俱乐部提供的位置要求,中国足协充当俱乐部的‘经纪人’。2016年,中国足协不再参与其中,而是由各俱乐部根据球队的需要自行选择外援。”

一个是通过足协,一个是自主引入,这其中无疑有着本质的差别。

现在国内女足俱乐部的自主权大了许多,也出现了大连、长春这样的民营俱乐部,但纵观女足联赛,离职业化仍有不少距离。大多数球员仍没有脱离“体制内”身份,她们还担负全运会等任务。

高工资后试图逐渐去编制

由于体制内编制的存在,虽然有了女超和女甲联赛,许多女足队员仍然算不上纯粹的职业球员,但在工资低、职业寿命短的情况下,编制的身份对女足队员来说成了短时间内难以舍弃的“保障”。

对球员来说,要完全脱离“体制内”,只能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来推动。如今,这扇大门似乎正在被涌入的资金慢慢撬动。

据媒体报道,大连女足由于权健集团的入主,球员们的工资大幅度提高,许多人月薪能拿到20000元。球队的赢球奖也直接翻了一番,从以前的单场15万元涨到了30万元,遇到强队还有上涨,瞬间超过了此前国内待遇最好的上海女足。

在“竞争”之下,上海女足也提升了奖金标准,新赛季球队的单场赢球奖也从最低8万元涨到30万元,球员的工资奖金收入提升“至少五六倍”之多。

要知道,除了“土豪”的大连和上海女足,其他各地女足也都开始投入了更多资本。江苏有了苏宁撑腰,河北有了华夏幸福赞助,长春有了农商银行冠名,山东找来了向尚公司。球队投入水涨船高,女足曾经的低工资正在发生实打实的变化。

联赛有人看才是最关键

资本流入,球员收入提升,联赛制度改革,中国女足的职业化改革似乎如火如荼,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足球周刊》副总编傅亚雨就直言:“女足职业化是完全没有前景的。毕竟女足的拼抢没那么激烈,观赏性和男足有差距。一旦把女足推向市场,它就死了。”

在许多人看来,没有球迷关注就不能带来商业收益,企业的投入不可能持续,女足的所谓职业化也只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女足比赛也的确面临没人看的窘境。在今年1月进行的深圳四国赛上,连女足国家队的比赛,观众也只有寥寥百人。这点连女超联赛赞助商乐视也心里有数,比起商业前景,他们把赞助女超更看作是“公益”。

即使只是“公益”,乐视的转播还是令女足的关注度有了不小的提升。去年,乐视转播了女超的31场比赛,场均访问量就超过了20万,新赛季女超还将进行全部56场比赛的直播。

新赛季女超揭幕战当晚,共有超过5000名球迷来到了上海虹口足球场观战,这在国内女足联赛中已是相当高的数字。


但在邻国日本,女足联赛的上座率最高曾达到过26000人,开始了“砸钱”的女超联赛,会有那么一天吗? 据东方早报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