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解读习近平中东三国行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国际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解读习近平中东三国行

转载 2016/01/26 04:40: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新华国际 作者:本站 17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中国主张”对实现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将产生深远影响

新年伊始,中国元首外交再度起航。

当地时间1月19日到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此访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也是西亚北非动荡5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这一地区。作为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和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习主席此次元首外交意义深远,成果丰硕。

通过此访,中国与三国巩固和发展了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政治互信日益加深;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务实合作成果突出;继续开展文明对话,在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人文领域的合作方面达成新的共识。访问期间,习近平还分别与伊斯兰合作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地区组织领导人举行会谈,进一步增进了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整体关系。他在访问中对解决中东问题提出中国主张,对于实现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友谊:做大做实“朋友圈”

在过去三年中,习近平主席19次出访,足迹遍布五大洲,但从重要区域板块构成看,西亚北非是习近平外交行程一块未涉足之地。这个空白点,成为了2016年中国外交新的发力点。习近平中东之行,进一步完善和夯实了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一环。

“中东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能源中心地带,更是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地区。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中东也可被视为地处中国的‘大周边’,对于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外交长袖善舞,在中东事务中所展现出的负责任、重行动、建设性的大国作用和形象,将引世界瞩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说。

对于此访的重要背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贾秀东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在地区层面,中东地区大乱局带来大分化、大调整。而沙特与伊朗矛盾激化给本不平静的地区环境注入新的复杂因素。

在双边层面,经济上,中东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能源供应地,也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安全上,中国打击“三股势力”离不开与中东国家合作。今年适逢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中国与三国关系也将进入换挡升级的新阶段。

在全球层面,各大国对中东事务都无法置身事外。上述三个对华友好国家构成了中东地区战略的重要支点,对于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有着独特意义。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必然在中东事务中拥有一席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元首外交,向世界敞开怀抱的中国“朋友圈”越做越大,越做越实。

沙特阿拉伯,地处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发源地和伊斯兰教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也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具有重要影响。访问沙特期间,中沙双方决定提升两国关系定位,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成立两国高级别委员会,以指导和协调推进双方各领域合作。

埃及是阿拉伯、非洲和伊斯兰大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埃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全面规划中埃各领域合作。中方邀请塞西总统作为嘉宾国元首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访埃期间,习近平访问了阿盟总部,面向中东、阿拉伯国家发表《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重要讲话,阐述中国对促进中东和平与发展的政策主张,就中国同中东国家务实合作提出倡议和举措。

对伊朗的国事访问,中伊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后,伊朗同国际社会互动明显增多,中伊关系面临重要发展契机。习近平此访承上启下,在中伊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开创中伊关系全面、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通过对中东三国的访问,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顶层设计日臻成熟。中阿建立了政治战略对话机制,中国同八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六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七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国与伊朗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发展:战略对接比翼齐飞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中国与中东国家进入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期是双方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挑战。

对沙特来说,低油价令这个中东能源大国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以摆脱对石油贸易的过度依赖。2016年,沙特将开始实施新的“五年计划”力促经济多元化。分析人士表示,拥有制造业优势的中国和拥有能源、投融资领域优势的沙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开发的加速,中埃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方面呈现出更多契合点和相通处,双方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中埃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方面正不断呈现互补优势,在贸易、投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卫星科技等领域也蕴藏着巨大合作潜能正待开发。

西方对伊朗制裁逐步解除,既为中东地区的紧张态势“降温”,更为伊朗重启对外经贸合作铺平了道路。中伊双方在高铁、航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产业科技园区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将为中东地区“谋发展”注入正能量。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国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中国,也正加快扩大向西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步伐。

“一带一路”为这股“东西靠拢”潮流注入了新动力。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构建“1+2+3”合作格局,为双方实现共赢规划了路径。而最新发布的中国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指出,中国将秉持正确义利观,把促进阿拉伯国家和平稳定发展同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开创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冰冰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

此次中东之行,在元首外交的最高平台上,习近平面向整个地区推进中国与中东各国发展战略进行对接,进一步同有关国家把中国倡议落到了实处。访问中,提升双边经贸、能源合作是双方领导人的重要议题之一。习主席分别与中东三国领导人会谈会晤,谋划双边关系未来发展蓝图。

1月20日,习近平和沙特萨勒曼国王共同出席了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该项目是中国在沙特最大投资项目。在两国元首见证下,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和开展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商务部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共同宣布,双方已于17日恢复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计划在年内达成一份全面的自贸协定。

在与埃及总统塞西会谈中,习近平提出,要将各自发展战略和愿景对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两大抓手,将埃及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两国元首见证了中埃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以及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经贸、能源、金融、航空航天、文化、新闻、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共同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这一项目将引进纺织服装、石油装备、摩托、太阳能等100多家企业,可以为埃及创造1万多个就业机会。

访问伊朗期间,中伊在国际产能合作、互联互通、投资、油气、能源、人力资源开发、文化交流、信息通信、海关等多个领域签署达成多项协议或备忘录,为中伊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开展奠定了基础。伊朗是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态度积极,如今一批重点项目正稳步推进。

“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习近平在阿盟发表演讲时表示,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行动,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第一,推进结构调整,开展创新合作行动。要推进“油气+”合作新模式,挖掘合作新潜力,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要创新贸易和投资机制,扩展合作新空间。要加强高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动力,提高中阿务实合作含金量。

第二,促进中东工业化,开展产能对接行动。产能合作契合中东国家经济多元化大趋势,可以引领中东国家走出一条经济、民本、绿色的工业化新路。为促进中东工业化进程,中国将联合阿拉伯国家,共同实施产能对接行动,包括设立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用于同地区国家开展的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向中东国家提供100亿美元商业性贷款,支持开展产能合作;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并提高优惠贷款优惠度;同阿联酋、卡塔尔设立共计200亿美元共同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中东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等。

习近平的讲话,充实了“一带一路”的内涵,也将引领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

合作:维护中东和平中国不缺席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习近平的2016年新年贺词展现大国气度、大国担当。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中国有责任也有意愿为中东和平稳定做出贡献。”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说。

2015年伊核问题的解决,中国发挥了作为大国的应有作用。中国一直主张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中方建设性参与了全面协议谈判的全过程,为推动解决铀浓缩和制裁解除等难点问题提出了有益的方案和思路。

全面协议达成后,中方又同各方一道,积极开展协议执行准备。特别是在阿拉克重水堆改造问题上,中方同美、伊等各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推动达成“官方文件”和“谅解备忘录”,为全面协议最后执行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还为国际原子能机构2015年和2016年度执行全面协议相关对伊核查任务捐款400万元人民币。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执行不会一帆风顺,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一道,共同为推动伊核问题的全面、长期和妥善解决做出新贡献。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认为,国际社会要坚持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大方向不动摇。中方同有关各方,包括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进行接触、协商,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着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为缓解叙利亚人道危机,中国迄今已经通过多个渠道,分9批次向叙利亚及地区国家提供了总计6.85亿元人民币人道援助。

此次访问中,习近平宣布,为改善巴勒斯坦民生,中国决定向巴方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并将为巴勒斯坦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另外,为了缓解人道主义危机,中方今年将再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

在与各国领导人会谈时,习近平多次表达对中东局势的关切,并就中东局势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立场。访问埃及前,他在埃及媒体发表文章,表示,中阿要做地区和平的捍卫者。文章中说,中国将更多提供公共产品,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并肩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

中东向何处去?这是世界屡屡提及的“中东之问”。对此,1月22日,习近平访问阿盟总部,在演讲中提出中国方案。

首先,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武力不是解决问题之道,零和思维无法带来持久安全。第二,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第三,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现代化不是单选题。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

对于地区热点问题,国际社会定分止争,既要推动复谈、落实和约,也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二者缺一不可。为此,要高举和平对话旗帜,开展促进稳定行动。在恐怖主义问题上,不能把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挂钩,那样只会制造民族宗教隔阂。反恐必须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为此,中方作出承诺,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倡议。

习近平的演讲在中东地区国家反响热烈。叙利亚政治分析师马希尔·伊赫桑说,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所作的讲话显示了中国对中东地区形势的深刻理解。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专家苏卜希·埃萨拉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强调,对话是解决中东冲突的唯一保证,发展是解决许多中东问题的关键。“如果阿拉伯国家像中国那样相信经济发展是推动政治和文化领域合作的方式,我们将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

“中国在中东国家中享有高声望,中东国家欢迎中国的做法,也期望中国继续积极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埃及学者易卜拉欣·达拉维如是说。

文明:包容互鉴的典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文化交流势头喜人,友好年和文化年等活动亮点频现,各层级和领域人员往来频繁,民间互动和联系日益深入,为双方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互信和民意舆论基础。

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沙特政府第一时间提供了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援助,是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当时,年过六旬的沙特驻华大使叶海亚先生带头,使馆40余名工作人员为灾区人民献血,并赴灾区看望灾民。

2010年上海世博会,沙特精心打造的“丝路宝船”是最具人气的场馆之一,参观的游人至今仍然络绎不绝。2013年,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向沙特民众近距离展示既有传统文化传承又具现代发展创新的活力中国。近年来,沙特到中国旅游、经商和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沙特申请赴华签证人数不断刷新纪录。中国与沙特互派留学生人数也呈攀升态势。

中国驻沙特大使李成文说,日益增多的人文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中沙分别作为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代表,可为进一步推动文明间交流对话、为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做出典范。

习近平访问埃及期间,中埃两国在埃及卢克索举行了2016中埃文化年盛大开幕式。这是中埃两国第一次合作举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国首次与阿拉伯国家互办文化年。这是一场文明对话的盛宴,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交往树立了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和谐相处的典范。

据悉,在文化年开幕后,中埃双方将陆续组织音乐舞蹈演出、艺术家互访、文化交流、旅游推介、文物展出等一系列涉及教育、新闻、出版、影视、宗教、体育等领域的活动。

中伊两国人文交往也可谓异彩纷呈。近年来,双方互相举办了文化周活动,伊朗连续两年举办“中国电影周”。2015年8月,中国爱乐乐团“丝绸之路”巡演在德黑兰举行,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两国文化、教育、智库、图书馆团组频繁互访。

“我们应该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一起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习近平在演讲中说。他表示,中国将继续毫不动摇支持中东、阿拉伯国家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宗教的歧视和偏见。“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习近平指出,为了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中方将实施增进友好“百千万”工程,包括落实“丝路书香”设想,开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译;加强智库对接,邀请100名专家学者互访;提供1000个阿拉伯青年领袖培训名额,邀请1500名阿拉伯政党领导人来华考察,培育中阿友好的青年使者和政治领军人物;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和1万个培训名额,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


今天,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有理由相信,习近平的中东之行,也必将开创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