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5年过渡期已经过半——重点帮扶区县任务完成如何 有何关键之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重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5年过渡期已经过半——重点帮扶区县任务完成如何 有何关键之举

转载 李开波2023/12/28 09:53:1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作者: 1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jpg

奉节脐橙喜获丰收。(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隆冬时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7500余亩脐橙陆续上市,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同一时间段,云阳县青龙街道重庆云阳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将菊花酒、菊花饼等“三峡阳菊”品牌产品装箱打包,准备运往海外。

在我市的涉农区县中,奉节、云阳、巫山、开州均属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这一类区县以原国家扶贫开发区县为主,重点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有5年过渡期。眼下,“衔接”已经过半,重点帮扶区县的任务完成如何?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建好“前哨站”

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防线

监测是防止返贫致贫的“前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和关键。今年,我市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同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把重心放到“盯村抓户”上。

12月27日中午,开州城区气温不到10℃,在开州一家名为“味吉客”餐厅的后厨,厨师李发林与同事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22岁的李发林,是开州区高桥镇大坪村的脱贫户,母亲早年去世,父亲二级伤残。去年初,他通过就业培训学习了烹饪技术,并去深圳当厨师,月工资一度达到7000多元。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去年下半年,餐馆生意逐渐冷清,李发林也失去了工作,被迫回到开州老家。

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可能返贫。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高桥镇经发办负责人王家富了解到李发林的情况,随即为他联系到一家餐厅上班。“没想到返乡后还能继续干上老本行。”李发林说,现在他的工资有5000多元,离家近还能照顾家人。

“我们建立了‘村网格+组微网格’的防返贫监测模式,村干部每月入户遍访,同时还建立了重点行业防返贫风险台账,实时预警推送,并通过数字化技术编制防返贫风险等级分布图。”开州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有返贫风险的人群,开州区实施就业状态、意愿、技能、需求、帮扶措施“五清摸底”,采取就业岗位推送、产业发展帮扶等措施,目前全区40个镇街返贫风险为零。

同为重点帮扶区县的巫山,则建立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吹哨人”制度,精准识别、帮扶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云阳建立“四级联动”机制,打造“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监测队伍,发挥监测预警作用;奉节构建“三步协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模式,通过村级研判上报、镇级核实评估、县级逐户审定的“三级联动”,织密立体防返贫网格。

拓宽“致富路”

以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筑牢脱贫基础,鼓足农户的“钱袋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产业。

这几天,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脐橙陆续上市。“我们村的脐橙味甜汁多,欢迎大家来购买。”在一片脐橙林内,村民易守财正在直播销售柑橘。

易守财今年50岁,种了近20年的脐橙。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结合脐橙老果园地势地貌,对果园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对适宜地区进行土地整治,建设完善水肥一体化、控温控湿等设施,同时确定发展纽荷尔、福本、龙回红等脐橙品种。

升级改造后,易守财等果农尝到了甜头。脐橙从最初的每斤几毛钱涨到每斤3块,最高可以卖到6块。易守财将脐橙种植规模扩大至30亩,去年脐橙产量达到60吨,年收入达30万元。

奉节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奉节已发展脐橙、脆李、中药材、生猪等产业,培育出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奉节辨识度的土特产。以脐橙为例,目前全县共种有37万余亩,“奉节脐橙”品牌价值超182亿元,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30万名果农增收。

开州、巫山、云阳等重点帮扶区县也探索打造出各类特色乡村产业品牌。例如,开州区打造出“开州香肠”,使其成为当地的一张美食名片,去年开州共发展香肠加工作坊和门店300余家,开发香肠类产品10余种,“开州香肠”品牌价值已达10亿元;巫山全县20余个乡镇发展脆李种植,规模达30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品牌价值超过27亿元;云阳打造出“三峡阳菊”菊花品牌,种植面积有5万余亩,年产值近1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而在市级层面,我市将60%以上的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引导脱贫区县形成“一主两辅”产业格局,建成产业帮扶基地5.6万个,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脱贫户和监测对象。

追求“乡村美”

擦亮人居环境以景生“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要发展各类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也是重要内容。

深冬时节,走进云阳清水土家族乡龙洞村,乡间巷道干净整洁,民居院落窗明几净,犹如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画卷。

今年7月,龙洞村知鱼土家农耕园开园。该园处处体现土家族特色:五彩斑斓的彩色公路,灵感来源于土家族特色织锦西兰卡普的图样和色彩,农耕园门口的雕塑,刻着土家族的白虎图腾。自开园以来,龙洞村旅游收入超过30万元。

然而,过去这座农耕园是一片撂荒地,杂草丛生,十分影响村容村貌。

2021年以来,在市高法院的对口帮扶下,龙洞村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将这片撂荒地建成具有土家文化的农耕园,并发展高山蔬果产业和采摘体验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龙洞村的变化是云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云阳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阳按照“微整形、化淡妆”的理念,以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及污水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云阳已成功建成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43个,美丽庭院4500个,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环线12条,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18亿元以上。

除云阳外,奉节、开州、巫山也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景生“金”发展乡村旅游。例如,开州区大德镇九岭村通过利用闲置农房,整治道路,美化庭院,打造出以“九重青云境 岭上梨花涧”为主题的民宿集群;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通过在民居外立面绘制移民文化墙,发展乡村旅游;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通过改造闲置农房,打造出“彭来小院”“元琴小院”“仁松小院”等一批以村民名字命名的特色民宿。

记者 苏畅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