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提升人民幸福感 重庆开工改造3864个老旧小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重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提升人民幸福感 重庆开工改造3864个老旧小区

转载 李开波2022/09/07 16:34: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作者: 746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改造后的小区成网红打卡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董进)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关系着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还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市住房城乡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市自从2018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2020年全面推广实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21个、906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近百万户。

改造全过程群众“菜单式”选择

近年来,重庆以问题为切口,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通过建立‘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机制,重庆明确39项综合改造、25项管理提升内容清单,完善街镇、社区组织居民实施改造程序,细化问卷调查、征集意见、申请改造等示范文本。”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680余个社区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群众“菜单式”选择。

老旧小区改造院坝会。邢家桥社区供图

8月初,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召开老旧小区改造院坝会,召集龙寿支路40、51、61、73号和人兴支路172号的居民参加,围绕老旧小区如何改造、改造资金哪里来、改造之后如何管理、改造的内容有哪些等方面展开议事。

“怎么改,居民说了算!”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谢兰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老旧小区最迫切需要改什么,怎么改?居民最有发言权。接下来,社区将对收集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据了解,邢家桥社区实行党员干部包片,通过细致群众工作,最终确定房屋渗漏、排污、消防、安防等12项应改必改基础类改造任务和停车场、环境绿化、养老服务等11项完善类、提升类改造任务,将群众预期由“盼拆迁”转变为“愿改造”,支持率由最初23%上升到100%。

提升社区服务小区实现“逆生长”

在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志愿者董会礼,正将社区食堂烹制的营养午餐送到孤寡老人胡震纲家中。

以前到食堂就餐,80多岁的胡震纲都得爬过一道长长的梯坎,很不方便。今年,社区组织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免费送餐服务。胡震纲不出门也能享用美味的饭菜,他高兴不已。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改善小区“硬件”环境,同时也在提升社区服务。

双钢路社区改造就是提功能、补短板的典型案例。社区一方面通过深入开展适老化改造,增加健身步道、无障碍电梯;一方面,设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开设“四点半”课堂,安排志愿者定期辅导学生作业;同时建设的社区食堂,解决社区老年人用餐问题。

此外,社区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做好家庭医生服务,强化医疗保障;打造的集居民休闲和安全宣传于一体的文化游园和社区图书室,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这也是重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社区服务的一个缩影。重庆通过细化老旧小区水电气信、垃圾分类、物业管理、停车、安防、无障碍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改造清单,以年度改造项目清单为基础,社区、街道、区县自下而上逐个对接项目和改造事项,统筹推进补齐养老托幼、卫生服务、文体场地、农贸商超等功能短板,实现老旧小区“逆生长”。

引入社会力量盘活存量资源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还通过引入社会力量盘活小区及周边存量资源,利用停车、便利店、菜市场、充电设施、广告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发展社区服务新业态,助推小微商业发展,激发社区消费新动能,实现社区经济繁荣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多促进。

南坪正街新街片区项目位于南岸区南坪街道。这里既有秦良玉驻守“南坪关”等历史文化底蕴,也保留80年代建筑群的市井生活气息。 

2020年11月,该片区正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投资1.37亿元。片区对小区外墙进行修缮,还安装雨污管网,完善了安防系统;对临街商铺以现代设计呈现出“80”年代风格。不仅提升几十年老店的时尚感,还引入新兴经营品类,打造创意集市、夜市经济,让老街区烟火升级到2.0。

片区改造还引入养老机构,投资5000万元盘活闲置酒店,改建为500张床位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中心,开办“社区惠老食堂”,惠及辖区6000余名老年人;分别引入社会企业投资300万元新建幼儿园、投资500万元将闲置的交易市场改造为社区超市。经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为街区营造年代氛围,留住乡愁记忆,同时也带动经济。

南坪正街老旧小区改造。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钊 摄

坚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此外,重庆还推动综合改造与社区服务同步提升,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渝中区采取“党建+物业”模式,68个老旧居住社区组建了物业服务中心,社区书记兼任物业服务中心理事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财政给予0.1-0.3元/平方米•月的物业服务费奖补。

渝北区推行老旧小区“街区制”物业管理,旺瑞片区将单体楼栋“联单成片”整合后,引入专业物业服务企业,作为街区内社区服务供应商,政府采取购买服务和提供3年补贴,社区党委组织居民让渡部分公共资源,共同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璧山区通过新增停车位、公共区域广告等方式创造小区“集体经济”,推动居民自治规范化、实体化运行。

“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引导居民自主选择专业物业服务、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居民自治3种模式,细化环境卫生、房屋养护、安防车辆、绿化、公共设施及物业管理监督公示6大类管理提升标准,由街道组织社区、业委会或居民小组做好居民意愿征集、物业企业选聘等工作。”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