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州区开建6248户安全保障房,百姓讲述:住进暖心房,生活有希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开州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州区开建6248户安全保障房,百姓讲述:住进暖心房,生活有希望

转载 2018/03/01 09:51:0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开州新闻社 熊程成 作者:点击开州 642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核心提示

安全住房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全面解决我区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我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思路,扎实稳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开工6248户,开工率89.8%,竣工5134户,竣工率73.8%,确保了贫困户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贫困户刘德友一家搬进新家吃团圆饭(资料图片) 记者 叶娟 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村民过上舒适生活

不仅要让贫困户有稳定、舒适的新家,过上新的生活,还要提升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对此,我区编制了《重庆市开州区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点》,并印发给镇乡(街道)和相关部门。同时,区城乡建委组织人员到南雅、铁桥、长沙等地进行实地踏勘,现场指导各乡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坚持“简单实用、整洁美观”原则,坚持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连片整治相结合,引导农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按照《重庆市开州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建筑方案指引》进行建设。此外,我区还不断提升农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品质、品味,使房屋风貌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在一系列措施下,2017年5月3日,我区长沙镇长沙村、铁桥镇金沙村、大德镇九岭村、厚坝镇大安村、白桥镇武城村、白泉乡上华村6个村庄被住建部评为第一批绿色村庄。今年1月,我区又获批了10个重庆市绿色村庄,分别为满月乡马营村,长沙镇齐圣村、长沙村,丰乐街道迎仙村,铁桥镇金沙村,大德镇九岭村,中和镇当阳村,厚坝镇大安村,白桥镇武桥村,白泉乡上华村。


贫困户刘世国的新家(资料图片) 记者 叶娟 摄

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确保贫困户有房住

2017年,我区实行多个统一,确保贫困户人人有房住。第一,政策统一。我区严格把关人均享受面积和家庭建房负债两条红线不得突破,即人均享受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深度扶贫搬迁总建房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家庭建房负债人均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

其次,任务统一。2017年,区城乡建委成立7个工作组,对全区各镇乡街道上报的任务量进行全面核实,重点核实国扶系统新增任务量、就近就地“农转非”对象的基本条件。同时,将拟改造对象花名册分别送区扶贫办、区审计局进行大数据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在我区危房改造群内进行公示。

第三,管理统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区城乡建委全面统筹负责全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质量安全、风貌管控、资金拨付等工作。为坚守农房改造质量安全底线红线,着力打造放心工程,区城乡建委成立质量安全工作指导小组,对全区具有代表性的大进、谭家、南门、岳溪、南雅、铁桥、中和、临江8个大镇住房安全工作的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业务指导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水韵厚坝大安村美丽乡村(资料图片) 记者 叶娟 摄

严把质量关口 确保住房安全

2017年,我区始终把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作为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实行“五个基本”,即基本的质量标准、基本的结构设计、基本的建筑工匠管理、基本的质量检查、基本的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水平,全力实现危房改造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在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我区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等重要部位的施工质量管理,且每一步都严格统一。首先,地基基础必须放置于持力层并满足嵌入深度,且主体结构不得因施工造成结构或构件破坏;其次,按要求做好圈梁、构造柱、楼梯、现浇屋面的构造措施,墙体、柱梁、楼梯有可靠的纵向连接、横向拉结措施。

在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我区要求在贫困户修建房屋前,相关人员即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引导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在临边、洞口、楼梯口按规范防护到位。此外,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施工机械和自制施工机具等。



厚坝镇大安村100户村民新住房 记者 刘康 摄

百姓讲述

住进暖心房 生活有希望

修的是房,暖的是心。随着一间间破屋烂房被拆除,一堵堵断壁残垣被修复,一条条乡村土路被硬化,一栋栋白墙青瓦住房拔地而起,我区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引导下,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卫生习惯也有了显著提升。

有家才有希望,有家才踏实。如今,贫困户们住进了新房,忙碌了一天归来,看到的是不漏水不漏风的新家,疲惫感顿时消失殆尽。夏季的夜晚,端一碗凉粥,大口喝下,斜躺在院坝前,枕着星辰安然打盹儿。冬季,屋里煮饭的暖气,和着明亮的灯光,把屋外冰凉的寒气彻底隔离。

在白桥镇山茶村安置点居住的张远秀说:“以前住的竹林棚,房子漏风漏雨,隔公路还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遇到下雨天,还要小心走路,不然稍不注意就会滑倒。现在,门前有水泥院坝,出门又是公路,方便了不少。”

“遇到这么冷的天,如果还在以前那四处透风的房子里,恐怕要把我们一家冷得直打哆嗦。如今,搬进了新家,即便是下雪天,在屋里也不那么冷了。”张远秀高兴地说。

而在长沙镇回龙村,贫困户华伦术一家正在门前张贴“福”字。华伦术是回龙村的建卡贫困户,体弱多病,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只好守着几亩田地勉强度日。因无钱盖新房,住的房屋早在几年前就已破旧。2017年,他家利用扶贫资金和危房改造政策修建新房,于夏季搬进新家。“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在新家过年,虽然不能给房屋好好装饰一番,再怎么说也得弄一张‘福’字,贴在大门口,这样才喜庆,也庆祝我们搬进新家。”华伦术的妻子说。

记者 熊程成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